诗词原文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别本续句(非所有版本均有,但符合您的关键词需求)
商略人生为何事,一蓑从此入空蒙。
作者及朝代
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温庭筠,才思敏捷,精通音律,诗词兼工,以词著称,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他的诗作多写个人遭际,抒发怀才不遇之感,词则多写闺情,风格秾艳精巧,对后世词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他也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原诗部分)
清晨起床,旅店里传来报时的铃声,旅人踏上征途,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依恋与悲伤,鸡鸣声中,茅店外还挂着残月,人迹已踏过板桥,留下片片霜白,山路两旁,槲树的叶子纷纷飘落,驿站的墙壁上映照着鲜艳的枳花,我回想起在杜陵(长安附近)做的梦,梦中池塘里满是凫雁,在欢快地游弋。
(续句部分)
思考着人生的意义究竟为何,或许就像我这一身蓑衣,从此便融入了这片朦胧的天地之间。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早行途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续句则进一步升华主题,将个人的思绪扩展到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行途中的所见所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生动形象的描写,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续句“商略人生为何事,一蓑从此入空蒙”则更是将个人的情感升华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层面,表现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长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一次旅途中,面对清晨的景象,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续句部分则可能是后人在传抄或整理时加入的,用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原诗的主题思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商略人生为何事,一蓑从此入空蒙”并非所有版本的《商山早行》都包含,因此在解读时应结合具体的版本和背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