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三峡
唐·郑谷
万里客经三峡路,千篇诗费十年功。
吟安一字捻断数茎须,始得新诗字字工。
(注:“万里客经三峡路,千篇诗费十年功”这两句诗并非直接出自郑谷的某一完整作品,而是根据郑谷及其时代背景创作的虚构诗句,用以体现诗人长途跋涉、苦吟创作的精神,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过三峡”诗中,并借用贾岛“吟安一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来增强表达效果。)
作者简介
郑谷,唐代著名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约生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卒于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郑谷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工于作诗,尤长于五言律诗,时人称之为“郑五律”,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万里迢迢的旅人经过三峡的险峻之路,
写下千篇诗作耗费了整整十年的苦功。
为了吟咏出一个妥帖的字眼,不惜捻断数根胡须,
终于使得新诗中的每个字都精炼而工整。
释义
诗句通过“万里客”与“三峡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长途跋涉、历经艰辛的旅程;而“千篇诗费十年功”则强调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后两句借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字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描绘了诗人苦吟创作的艰辛历程,前两句通过“万里”与“十年”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后两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诗人对字句的推敲过程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敬畏和尊重,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毅力,也体现了唐代诗歌创作的繁荣与辉煌。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结合唐代诗歌创作的背景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情境,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诗人为了追求诗歌艺术的完美,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和推敲,这首诗正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生动写照,通过虚构的情境和人物,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歌创作注重意境营造、追求字句精炼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