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映衡门夕照明,翠浮村巷暝烟生。全诗是什么?

风云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红映衡门夕照明,翠浮村巷暝烟生。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禹偁(954年-1001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遭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达,著有《小畜集》。

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初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悠长的野趣涌上心头,千万的山谷回荡着秋声,看数座山峰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棠梨的落叶红得像胭脂一般,香气四溢的荞麦花洁白如雪,夕阳映照着横木为门的简陋屋舍,翠色的烟雾在村巷里袅袅升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骑马行经山野村巷时所见的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

赏析

这首诗以行经山村的所见所感为题材,描绘了山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写山野早秋晚景,颔联写万壑秋声,数峰默默,颈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尾联写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山村景色,红艳的夕阳与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屋舍)相映,翠绿的烟霭在村巷里袅袅升起,全诗紧扣“村行”二字,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描绘了山村傍晚的景物,色彩明丽,意境优美,富有诗意,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禹偁在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诗人被贬后,心情抑郁,但仍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骑马行经山野村巷时,被眼前的自然景色所触动,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乡村的宁静与美丽,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悠然自得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