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巴东三峡歌
唐·李白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重关。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何时定下三巴去,思卧孤舟听断猿。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李白的诗作广泛涉及山水、酒仙、人生哲理等多个主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巴东的江水啊,似乎可以穷尽,但青天之上却没有重重关隘可以阻挡,我连续三天早晨攀登黄牛山,又连续三天傍晚还在前行,觉得行程太缓慢了,就这样过了三天又三天,不知不觉间我的鬓发已经斑白,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三巴之地呢?我渴望躺在孤舟之上,聆听那凄断的猿啼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巴东三峡行旅中的艰辛与感慨,诗人通过夸张的时间描述(三朝又三暮),表达了对旅途漫长、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伤,最后一句“何时定下三巴去,思卧孤舟听断猿”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李白在巴东三峡行旅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将旅途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思卧孤舟听断猿”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还通过“断猿”这一意象,增添了诗歌的凄美与哀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游历巴东三峡时所作,巴东三峡以其险峻著称,李白在行旅中感受到了旅途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在游历过程中,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巴东三峡歌》是李白在巴东三峡行旅中的一首佳作,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旅途艰辛、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和自然之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