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只成双鬓改,流年更著暮笳催。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感怀

唐·刘沧

萧条异代不同时,惟有江山似此奇。

风淅淅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多难只成双鬓改,流年更著暮笳催。

寒烟衰草凝绿泪,独倚危楼望落晖。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进士及第,官华原尉,有诗名,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感慨,风格苍劲悲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但传世作品不多,今存诗一卷,收入《全唐诗》中。

译文

在不同的时代里萧条景象各不相同,但唯有这江山美景依旧如此奇妙,秋风淅淅,树叶萧萧,思念着远方的君子,却只能独自承受离别的忧愁,历经诸多磨难,只让我的双鬓增添了白发,流逝的岁月更被傍晚的胡笳声催促着,寒冷的烟雾笼罩着枯萎的草木,仿佛凝结成了绿色的泪水,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望着落日余晖渐渐消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联点明时代变迁与江山恒久的对比,颔联以自然景象烘托内心的离愁别绪,颈联则直接抒发个人因历经磨难而衰老的无奈,以及岁月匆匆流逝的感慨,尾联以寒烟衰草、独倚危楼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赏析

刘沧的这首《秋日感怀》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匆匆的深刻感悟,诗中“多难只成双鬓改,流年更著暮笳催”一句,尤为动人,既表达了个人因经历诸多困难而迅速衰老的无奈,又借“暮笳”之声,形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唐代晚期抒情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刘沧仕途不顺、人生多舛之时,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因政治风波而命运多舛,刘沧虽进士及第,但仕途并不平坦,可能经历了多次贬谪或仕途不顺,加之个人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使得他在秋日之际,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愁与感慨的诗篇,通过描绘秋日景象,寄托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普遍的心理状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