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著庵门终日睡,任人来唤不曾应。出自哪首诗?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拾得

闭著庵门终日睡,任人来唤不曾应。

几回欲起为苍生,犹恐苍生未得醒。

作者简介

拾得,唐代高僧,与寒山子齐名,相传两人是天台国清寺隐僧,行为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化身,他们的诗歌流传甚广,内容主要涉及佛教思想、人生哲理以及山林隐逸生活,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哲理性和趣味性,拾得与寒山子的诗歌,常被后人合编为《寒山拾得诗》。

译文

关闭着庵门整天睡觉,任凭别人来呼唤也不应答。

几次想要起身为了天下苍生,但又担心苍生还未觉醒。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拾得高僧在山林中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超脱,首句“闭著庵门终日睡”,直接点出了他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终日沉睡,似乎对外界的一切都不闻不问,次句“任人来唤不曾应”,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呼唤,他都不为所动,后两句则透露出他内心的矛盾与关怀,虽然表面上过着隐居生活,但心中仍挂念着天下苍生,只是担心他们还未觉醒,自己出山也无济于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拾得高僧的隐逸生活和内心世界,前两句通过“闭著庵门”和“终日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表现了拾得对世俗纷扰的摒弃和内心世界的平和,后两句则通过“几回欲起”和“犹恐苍生未得醒”的转折,展现了拾得内心的矛盾与关怀,他并非完全超脱于世俗之外,而是对天下苍生怀有深深的忧虑和期待,这种矛盾与关怀,使得拾得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也更具人性色彩。

创作背景

拾得与寒山子同为唐代高僧,他们的诗歌多反映佛教思想、人生哲理以及山林隐逸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拾得在隐居山林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天下苍生的关怀,在唐代,佛教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拾得与寒山子的诗歌正是这种影响的体现,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领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们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