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顶夕阳烟际水,分明六幅巨然山。全诗是什么?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画

宋·沈括

峰顶夕阳烟际水,分明六幅巨然山。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路间。

作者及朝代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地理、历法、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工程技术以及音乐、书画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所著《梦溪笔谈》更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著作。

作者简介

沈括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在政治上,他也曾担任过要职,但晚年因卷入政治斗争而遭贬谪,他的文学作品虽然不多,但每一篇都富有深意,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人生哲理。

译文

山峰之巅,夕阳余晖映照,云烟缭绕在水面之上,这分明就像是六幅巨然的山水画,我何时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享受那月光洒满、松风阵阵的小径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画中峰顶、夕阳、云烟、水面的美丽景色,并将其与宋代著名画家巨然的山水画相提并论,赞美了画作的精妙,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享受自然之美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画为题,却不仅仅是对画的简单描述,而是通过对画中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峰顶夕阳烟际水”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画中的主要景色,夕阳、云烟、水面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次句“分明六幅巨然山”则将这幅画与巨然的山水画相提并论,进一步突出了画作的精妙,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的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沈括的生平经历有关,沈括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但在政治上也曾遭遇挫折,在晚年,他或许更加向往那种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欣赏一幅山水画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画中的景色,他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将画作与巨然的山水画相提并论,也体现了他在艺术鉴赏方面的深厚造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