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见不见目愈衰,欲堕不堕齿更危。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老态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似见不见目愈衰,欲堕不堕齿更危。

扶持未觉精力尽,衰病已迫桑榆时。

平生读书空自苦,至老抚事长多悲。

独怜儿辈亦解事,夜窗相对挑灯诗。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眼睛似乎看得见又似乎看不见,视力越来越差;牙齿摇摇欲坠却又没掉下来,更加危险,虽然还未感到精力完全耗尽,但衰老和疾病已经逼近晚年,一生读书却只能空自悲苦,到老来回顾往事总是充满悲伤,唯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也懂得事理,夜晚我们相对而坐,挑灯共读诗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的老态与心境,首联通过“似见不见目愈衰,欲堕不堕齿更危”生动描绘了诗人视力衰退、牙齿松动的老态;颔联则表达了诗人虽未感到精力完全耗尽,但已深知自己步入晚年的现实;颈联抒发了诗人一生读书却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与悲伤;尾联则转而描写与孩子们共读的温馨场景,为全诗增添了一丝慰藉。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首联和颔联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诗人身体的老态,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颈联则通过“平生读书空自苦,至老抚事长多悲”表达了诗人对一生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与悲伤;尾联则通过描写与孩子们共读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亲情与生活的珍惜与热爱,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历经坎坷,早年曾投身抗金斗争,但多次被贬谪,晚年时,他生活在故乡山阴,过着简朴而宁静的生活,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老态与心境,表达了对生命、对理想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亲情与生活的珍惜与热爱,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