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馆松门白昼扃,参鸾人去已千龄。全诗是什么?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仙

唐·韦庄

林馆松门白昼扃,参鸾人去已千龄。

空庭日暮鸟飞尽,古木寒云暮气凝。

野径花香侵白袂,岩扉柳色映红钲。

仙家自有蓬莱路,莫向人间问去程。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韦庄在词坛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译文

松林环绕的馆舍白日里门户紧闭,那参拜仙鹤的仙人已离去千载,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都已飞尽,古老的树木间寒云缭绕,暮气沉沉,野间小径上花香侵染着我的白衣,岩壁间的柳色映照着红色的仪仗,仙家自有通往蓬莱仙境的道路,不必向人间询问归去的路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仙境画面,通过林馆、松门、空庭、古木、野径、岩扉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以“参鸾人去已千龄”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仙人的超凡脱俗,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间纷扰的超脱态度。

赏析

韦庄的这首《游仙》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无限遐想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林馆松门白昼扃”、“空庭日暮鸟飞尽”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之中,诗人以“参鸾人去已千龄”为引子,表达了对仙人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现实社会感到深深的失望和无奈,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虚无缥缈的仙境,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这首《游仙》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