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自题小像
清·黄遵宪
我辈生时运已通,
不须强觅前人比。
道似香山实不同,
诗成欲共晚唐争。
作者及朝代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晚清著名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主张诗歌应反映现实、表达新思想,黄遵宪一生著作颇丰,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等传世。
作者简介
黄遵宪早年曾参与维新变法运动,后出使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对西方文化和政治制度有深入了解,他的诗歌深受西方文学影响,内容广泛,风格独特,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融入了新的时代精神,黄遵宪的诗歌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动荡变革,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憧憬。
译文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时运已经通顺,
不需要勉强去寻找前人相比。
虽然道路看似与白居易(香山居士)相似,
但实际上却大不相同,
我写成的诗歌想要与晚唐诗坛一争高下。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黄遵宪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信和独立精神,他认为自己这一代人生逢其时,有着独特的使命和机遇,不需要刻意去模仿前人,虽然他的诗歌在某些方面与白居易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上却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与晚唐诗坛的杰出诗人一较高下。
赏析
这首诗是黄遵宪“诗界革命”主张的生动体现,他强调诗歌应反映现实、表达新思想,反对盲目模仿古人,诗中“不须强觅前人比”一句,彰显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创新的追求,他也通过“道似香山实不同”一句,表达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见解和风格,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体现了黄遵宪的文学才华,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遵宪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岌岌可危,黄遵宪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之危亡、民族之屈辱,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唤醒民众的觉醒意识,推动国家的变革和发展,在这首诗中,他既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自信和独立精神,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憧憬,他也通过这首诗向世人展示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