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下忽惊桐叶尽,滩生更觉水声奇。的解释

生辉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行无题

唐·钱珝

霜下忽惊桐叶尽,

滩生更觉水声奇。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珝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珝,字瑞文,晚唐时期的文学家、官员,生卒年不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文创作,钱珝曾任校书郎、蓝田尉等职,后因战乱流离失所,晚年隐居不仕,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译文

在寒霜降临的时刻,我忽然惊讶地发现梧桐树的叶子已经全部落尽;

而当船只行驶到滩头时,我更觉得那水声变得异常奇妙。

释义

霜下忽惊桐叶尽:描述了秋天霜降后,梧桐树叶迅速凋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知和惊讶之情。

滩生更觉水声奇:通过船只行驶到滩头时水声的变化,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奇妙和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深秋江行的画面,诗人通过“霜下”和“桐叶尽”两个意象,生动地刻画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而“滩生更觉水声奇”则通过水声的变化,为画面增添了动态感和层次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钱珝晚年隐居期间,在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后,诗人对自然景色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和体会,他通过描绘深秋江行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晚唐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这首诗无疑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