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剑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孰能试之出毫芒,末俗可复跻羲黄?
天地英雄气犹在,江山如画梦初长。
何时更饮黄龙酒,横刀立马向天苍。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杜甫原诗中并无此句,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虚构的诗进行。)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时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谁能将这把宝剑试出它的锋利,让末世的风俗重新回归到伏羲、黄帝的淳朴时代呢?天地间英雄的气概仍然存在,如画的江山让人梦想悠长,何时才能再次痛饮黄龙府的庆功酒,横刀立马向着苍天宣誓豪情壮志?
释义
“孰能试之出毫芒”意指谁能将宝剑的锋利试出来,比喻谁能识别并发挥真正有才能的人或事物的价值。“末俗可复跻羲黄”则表达了诗人对末世风俗的不满,希望社会能够回归到伏羲、黄帝时代的淳朴与和谐。
赏析
这首诗以收复失地的喜讯开篇,随即转入对宝剑锋利的期待和对末世风俗的批判,诗人通过“孰能试之出毫芒”一句,巧妙地表达了对真正人才的渴望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而“末俗可复跻羲黄”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回归淳朴、和谐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英雄的赞美,也有对时代的忧虑。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情境)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当时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杜甫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对社会的现状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真正人才的渴望和对社会回归淳朴、和谐的向往,诗中也蕴含着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