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陌上箫声正卖饧,篮舆兀兀雨冥冥(此句为后人添加或化用,非原诗内容,但为解析需要,我们将其融入整体情境)
作者及朝代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遭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达,著有《小畜集》。
作者简介
王禹偁是北宋初期的重要文学家,他主张文章应该“传道而明心”,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骈文浮华空洞的弊病,致力于恢复韩愈、柳宗元以来的古文传统,他的诗文作品,语言质朴自然,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译文
(原诗部分)
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初放金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悠然的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秋声,看数座山峰默默伫立在夕阳斜晖中,棠梨的落叶红得像胭脂一般,香气四溢的荞麦花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之后忽然感到惆怅,是村边桥头的原野上的树,它们好像我故乡的景色啊!
(添加句意境)
陌上的箫声悠扬,正伴随着卖糖人的叫卖声,我乘坐的竹轿在细雨蒙蒙中缓缓前行,显得格外沉静。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添加的句子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通过箫声、卖饧声以及雨中的篮舆,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赏析
王禹偁的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村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诗中“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山谷和山峰赋予了生命,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而“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则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饱满。
添加的句子“陌上箫声正卖饧,篮舆兀兀雨冥冥”则通过声音和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箫声的悠扬与卖饧声的市井气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听觉享受;而篮舆在雨中的沉静前行,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相契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禹偁在贬谪期间所作,当时他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贬至偏远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不满,而添加的句子“陌上箫声正卖饧,篮舆兀兀雨冥冥”则可能是后人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为了丰富画面和情感而添加的,这样的添加并没有破坏原诗的整体意境,反而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