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访隐者不遇
唐·贾岛
朝来坐待方平久,读尽黄庭内外篇。
松叶声声滴秋露,白云深处有人烟。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苦吟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长江主簿等小官,晚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贾岛的诗歌以五言律诗见长,风格清峭瘦硬,多写荒凉枯寂之境,喜欢推敲字句,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清晨时分我便来此等候仙人方平,已经等了许久,期间我读完了《黄庭经》的内篇和外篇,松叶上滴滴秋露落下发出声响,在那白云缭绕的深处似乎有人家升起了炊烟。
释义
“朝来坐待方平久”描述了诗人清晨时分便来到此地等待仙人方平(方平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表现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仙人的敬仰之情。“读尽黄庭内外篇”则通过读书这一行为,展现了诗人等待期间的消遣方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接受和研读。《黄庭经》是道教经典之一,分内篇和外篇,讲述养生修炼之道。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访隐者不遇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首句“朝来坐待方平久”直接点明了主题,即访隐者不遇,同时透露出诗人对仙人的敬仰和期待,次句“读尽黄庭内外篇”则通过读书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修养,后两句“松叶声声滴秋露,白云深处有人烟”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贾岛的诗歌以苦吟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在用词造句上非常讲究,如“声声滴秋露”中的“声声”和“滴”字,都生动地描绘了秋露落下的声音和动态,使整句诗更加生动传神,诗人还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如“白云深处有人烟”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美景,又暗示了隐逸生活的存在和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贾岛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家思想的接受有关,贾岛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出家为僧,对隐逸生活和道家思想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认识,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清晨时分,前往山中访友或寻仙不遇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读书等细节,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家思想的接受,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