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何曾惯市尘,今朝也复入城闉。出自哪首诗?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杜荀鹤

老子何曾惯市尘,今朝也复入城闉。

案头有酒惟堪醉,座上无人漫说真。

白鸟影边风浩荡,红桃花底水潺湲。

归来又向山中宿,月满前溪一径云。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业,他的诗作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我(老子,自称)何曾习惯过都市的喧嚣与尘土,但今天却也踏入了城门的喧嚣之中,案头有酒只能用来麻醉自己,座上无人可以倾诉真心话,白鸟飞翔的影子边风势浩荡,红桃花下的溪水潺潺流淌,归来后我又回到山中住宿,月光洒满前溪,小径上云雾缭绕。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陌生与不适应,以及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怀念,首联直接点出主题,诗人自称不习惯都市的喧嚣,但今天却不得不踏入其中,颔联通过“案头有酒”和“座上无人”两个细节,描绘了诗人在都市中的孤独与无奈,颈联以自然景色作比,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怀念,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的决心与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将都市的喧嚣与山中的宁静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通过“案头有酒”和“座上无人”等细节描写,也展现了诗人在都市中的孤独与无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隐居九华山期间,虽然诗人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在隐居期间,他深入观察自然和社会,创作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黑暗的诗歌,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一次不得不踏入都市办事后,有感而发创作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都市生活的陌生与不适应,以及对山中隐居生活的深深怀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