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镜叹》
唐·白居易
镜中日日鬓毛衰,八十还思七十时。
穿针引线犹费力,对镜梳妆更伤悲。
岁月匆匆人易老,青春如梦醒难追。
唯愿余生心自在,淡看浮云任去飞。
(注:虽然“镜中日日鬓毛衰,八十还思七十时”这两句诗在网络上常被引用,但并非白居易某首知名作品的完整原文,而是后人根据白居易的风格和意境创作的,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构造了一首完整的诗,并冠以白居易之名及唐代背景进行解析,但需注意这并非历史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译文
镜子中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鬓发日渐斑白,到了八十岁还时常怀念七十岁时的光景,现在穿针引线都感到费力,对着镜子梳妆更是满心伤悲,岁月匆匆流逝,人很容易就老了,青春就像一场梦,醒来后难以追回,只希望余生能够心境自在,淡然看待世间的浮云,任它们自由来去。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对镜自照,感叹岁月无情,鬓发渐白,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与哀愁,也透露出诗人对余生的期许,希望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在,不被外界的纷扰所牵绊。
赏析
这首诗以“镜中日日鬓毛衰”开篇,直接点出主题——岁月的流逝与青春的逝去。“八十还思七十时”一句,通过对比不同年龄段的感受,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愁,后两句则通过穿针引线、对镜梳妆等日常细节,生动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诗人以“唯愿余生心自在,淡看浮云任去飞”作结,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淡然处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如果将其置于唐代白居易的生活背景中,我们可以想象,白居易在晚年时期,面对自己日益衰老的身体和逐渐消逝的青春,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也深知人生的无常与短暂,因此他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希望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这种心态也体现在了这首诗的结尾部分,展现了诗人对余生的美好期许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