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声前後震百里,树树栖乌尽惊起。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0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乐声前後震百里,树树栖乌尽惊起”,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颀的《听安万善吹觱篥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唐·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颸,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乐声前後震百里,树树栖乌尽惊起。

作者简介

李颀(约690年—约751年),唐代诗人,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雅安一带)人,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有交往,诗名颇盛,其作品以边塞诗和描写音乐的诗篇最为人称道。

译文

南山截取的竹子制成了觱篥,这种乐器原本出自龟兹国,它流传到汉地后曲调变得更为奇妙,现在由凉州的胡人安万善为我吹奏,邻近的听众听了都发出叹息,远方的游子听了都思念家乡而泪湿衣襟,世人只懂得听却不懂得欣赏,它就像长风在空中自由来往,枯桑老柏在风中发出飕飗的声响,九只雏凤的鸣声乱成一团,龙吟虎啸的声音同时发出,万籁齐鸣与秋日的泉水相和,忽然曲调又变成了渔阳掺,黄云笼罩大地白日变得昏暗,接着又变调为杨柳春,仿佛上林苑中繁花似锦,令人眼前一亮,除夕之夜高堂上明烛高照,美酒一杯伴着歌声一曲,乐声前后震荡百里,连树上栖息的乌鸦都被惊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安万善吹奏觱篥的精湛技艺,展现了音乐的巨大魅力和感染力,诗中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将觱篥的音色和曲调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在描写音乐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觱篥的音色和曲调变化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音乐的震撼和魅力,诗人也通过音乐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李颀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音乐家,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音乐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深厚造诣和独特见解。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是一首充满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色彩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音乐的巨大魅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