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从军行
唐·陈陶
十年尘土青衫色,万里江山画角声。
白雪暗凋征戍地,黄花闲送戍楼明。
关河夜月寒如水,塞上秋风老将情。
从来尽忠难尽孝,征人有母不遑宁。
作者简介
陈陶,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岭南(今两广一带)人,唐代诗人,早年游学长安,研究天文学,大中时,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曾隐居洪州西山,晚年隐居东里,自号“三教布衣”,陈陶的诗作多写旅途所见所感,以及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风格质朴自然,语言简练明快。
译文
十年来,我身着青衫,在尘土飞扬的征途上奔波;万里江山,处处回荡着画角声声,白雪在征戍之地暗暗凋零,黄花在戍楼上悠闲地开放,关河上的夜月如同寒水一般清冷,塞上的秋风增添了老将的深情,自古以来,尽忠难尽孝,征人虽有母亲,却无暇安宁。
释义
首联“十年尘土青衫色,万里江山画角声”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十年军旅生涯的艰辛与对广阔江山的感慨,颔联通过“白雪”与“黄花”的对比,描绘了征戍之地的荒凉与戍楼上的孤寂,颈联以“关河夜月”与“塞上秋风”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凄清与老将的深情,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尽忠难尽孝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征人的艰辛与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十年尘土青衫色”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十年军旅生涯的艰辛与不易;“万里江山画角声”则展现了边塞的广阔与战争的激烈,颔联与颈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凄清与老将的深情,使全诗情感更加深沉,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尽忠难尽孝的无奈与感慨,使全诗主题更加鲜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诗人陈陶曾亲身经历过军旅生活,对战争的残酷与征人的艰辛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的军旅生涯与边塞风光,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愧疚之情,使全诗情感更加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