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张籍
暮吹长笛发巴陵,晓挂高帆渡湘水。
楚客到此情未已,孤舟荡漾水云里。
寒烟漠漠雨萧萧,白蘋红蓼满回潮。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约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早年家境贫寒,后得韩愈赏识,仕途较为顺畅,曾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张籍的诗歌以乐府诗著称,多写日常生活琐事,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译文
傍晚时分,我在巴陵吹起长笛启程,清晨时分,我挂起高高的船帆渡过湘水,作为楚地的旅人,我到这里情感仍未平息,孤舟在水云之间荡漾前行,寒烟茫茫,细雨潇潇,白色的蘋草和红色的蓼草长满了回旋的潮水,渔翁夜晚在西岩边歇息,清晨时分,他汲取清澈的湘江水,燃起楚地的竹子做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籍在湘水边的旅行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暮吹长笛发巴陵,晓挂高帆渡湘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诗人的行程,颔联“楚客到此情未已,孤舟荡漾水云里”则表达了诗人对楚地的深厚情感,以及旅途中的孤独与漂泊,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湘水边的自然景色和渔翁的生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湘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既有对楚地风光的赞美,也有对旅途孤独的抒发,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色来烘托情感,如“寒烟漠漠雨萧萧”等句,既描绘了湘水边的自然景色,又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籍的仕途经历或旅行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唐代诗人,张籍在仕途上虽然有所成就,但也可能经历了不少波折和漂泊,这首诗可能正是他在一次旅行中,经过湘水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湘水边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旅途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仕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就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