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仙
唐·李白
羡门安期何在哉,河流上溯昆崙开。
仙家楼阁五云起,玉女笙歌一径来。
丹灶未枯春草长,石床初起晓风催。
欲求四老相从宿,一棹寒波夜不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瑰丽,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理想、人生的热爱与追求,李白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羡门子和安期生这两位仙人现在在哪里呢?河水向上追溯到昆仑山而流开,仙家的楼阁在五云缭绕中耸立,玉女吹奏着笙歌沿着小径而来,炼丹的炉灶尚未干枯,春草依然茂盛;石床刚刚起身,晓风便催促着前行,我想要寻求四位老仙人一同住宿,于是驾着一叶扁舟,在寒冷的波光中夜不归宿。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仙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提到的羡门子和安期生是传说中的仙人,诗人通过询问他们的踪迹,表达了对仙界的向往,诗人描绘了仙家的美好景象,如五云缭绕的楼阁、玉女吹奏的笙歌等,进一步渲染了仙界的神秘与美好,诗人表达了想要与仙人一同住宿的愿望,并驾舟夜游,体现了对仙家生活的痴迷与追求。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仙家的生活展现得栩栩如生,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如“五云起”、“玉女笙歌”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由、理想、人生的热爱与追求,体现了其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
创作背景
李白一生热爱自由,追求理想,对仙家生活充满了向往,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山水、探寻仙境的过程中所写,当时,李白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低谷或迷茫时期,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交织在一起,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通过描绘仙家的美好生活,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仙家文化的热爱和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