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归
唐·韦庄
吾庐未见见堤树,舟人指点孤灯处。
数点渔火乱江风,夜深归客倚蓬窗。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前蜀政权,曾任宰相,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著名,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我的家还未望见,只先看到了河堤上的树木,船夫指着远处的一点孤灯说:“那就是你的家。”江面上几点渔火在夜风中摇曳,夜深了,我这个归乡的客人倚靠在船篷的窗前,望着这一切。
释义
吾庐未见见堤树:诗人尚未看到自家的房屋,但已远远望见河堤上的树木,预示着家已不远。
舟人指点孤灯处:船夫指着远处的一点孤灯,告诉诗人那就是他的家所在的方向。
数点渔火乱江风:江面上几点渔火在夜风中摇曳,增添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
夜深归客倚蓬窗:夜深人静,诗人作为归乡的客人,倚靠在船篷的窗前,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诗以归乡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夜晚乘船归家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归途中的复杂心情,首句“吾庐未见见堤树”以未见家先见树,既写出了归途的渐进,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急切与期待,次句“舟人指点孤灯处”通过船夫的指引,进一步渲染了归家的氛围,孤灯作为家的象征,既温暖又孤独,引人遐想,后两句“数点渔火乱江风,夜深归客倚蓬窗”则通过渔火、江风、夜深、归客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归途的无限感慨。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生活颠沛流离,这首诗很可能是韦庄在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漂泊后,终于有机会归乡时所作,在归途中,诗人怀着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感慨的诗篇,通过描绘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眷恋和对生活的无限感慨,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