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声
唐·白居易
秋近梧桐已摇落,阴生蟋蟀最先知。
阶前老叶无人扫,秋到空庭似不知。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秋天临近,梧桐树的叶子已经纷纷摇落;阴凉潮湿之处,蟋蟀最先感知到秋意的来临,台阶前的老叶无人清扫,秋天的到来,空旷的庭院仿佛还不知道。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初至的景象,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摇落,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而蟋蟀作为对季节变化敏感的昆虫,也最早感知到了秋意的降临,庭院中的老叶无人清扫,显得空旷而寂寥,仿佛秋天还未被这里所察觉。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梧桐落叶和蟋蟀的叫声,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气息,诗人以“秋近梧桐已摇落”开篇,直接点明了秋天的到来,同时用“摇落”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梧桐叶在秋风中的动态。“阴生蟋蟀最先知”一句,通过蟋蟀的叫声,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来临,后两句“阶前老叶无人扫,秋到空庭似不知”则通过无人清扫的老叶和空旷的庭院,营造了一种寂寥、冷清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秋天的到来与人生的变迁相联系,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在秋天这个充满萧瑟和寂寥的季节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关注,体现了他的“人民诗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