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附加句:古来恶疾弃空谷,往往更得度世方。
(注:“古来恶疾弃空谷,往往更得度世方”这两句并非贾岛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它们作为附加内容融入解析中,假设其为该诗意境的延伸或作者的某种感悟。)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后曾任长江主簿等职,贾岛的诗作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原诗译文: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附加句译文:
自古以来,那些被视为恶疾而被遗弃在空谷中的人,往往能在这里找到超脱世俗、治愈身心的秘方。
释义
原诗释义:
诗人通过询问童子,得知隐者不在,而隐者所在之处云雾缭绕,难以寻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者高洁品格的赞美。
附加句释义:
这句话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哲理思考,认为在逆境或被视为不幸的环境中,往往隐藏着改变命运、超脱世俗的机遇或方法。
赏析
原诗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神秘与美好,通过“松下问童子”的情境设置,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而“云深不知处”则进一步强化了隐者所在之地的神秘感,使读者对隐逸生活充满了向往。
附加句赏析:
这两句附加句则是对原诗意境的延伸和深化,通过“古来恶疾弃空谷”的设定,引出了“往往更得度世方”的哲理思考,这种思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人生逆境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创作背景
贾岛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人生困顿的境地,他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和向往,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附加句则可能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思考和感悟,认为在逆境中往往隐藏着改变命运的机会和方法,这种思考不仅体现了贾岛的人生态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心态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