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夫一卧多不起,速死未必皆羸尪。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7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壮夫一卧多不起,速死未必皆羸尪”,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唐·杜甫

王倚饮醇醪,倚杖起四顾。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独苦。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乱离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故丘。

空庭无行迹,败圃有三秋。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清夕照,墟里上孤烟。

复此杼柚空,令我情惘然。

多卧病闲居,门庭长苔藓。

壮夫一卧多不起,速死未必皆羸尪。

君今劝我醉,劝醉意何长!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王倚喝着醇美的酒,拄着拐杖四处张望,我因为贫病交加而深感痛苦,与你分别后更是孤独无助,天宝之乱后,我的家园变得荒芜,杂草丛生,我所在的村庄里原本有百余户人家,但战乱使他们流离失所,各奔东西,活着的人没有消息,死去的人化为尘土,我因为战败而回到故乡,却发现庭院空无一人,菜园已经荒芜了三个秋天,我拄着拐杖站在柴门外,迎着风听着傍晚的蝉鸣,渡口边夕阳余晖映照,村庄里升起袅袅炊烟,然而这里织布机已经空闲,让我感到心情惘然,我因为多病而闲居在家,门庭上长满了苔藓,强壮的人一旦卧床往往难以起身,但迅速死亡的人未必都是体弱多病的人,你今天劝我喝醉,你的劝酒之意是多么深长啊!你为我斟满一杯酒,我和你共同发出三个愿望:一愿郎君长命百岁,二愿妾身永远健康,三愿我们如同梁上的燕子,岁岁长相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王倚的相聚,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流离失所的痛苦,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家园的荒芜、村庄的破败以及自己的贫病交加,表达了对战乱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真挚,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个人的遭遇与时代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社会现实,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杜甫身处战乱之中,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乱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也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卓越才华和深厚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