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醉眠
宋·杨万里
深院无人春日长,
柳丝无力杏花香。
美睡常嫌莺唤起,
清愁却要酒阑回。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独具特色。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官,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等职,他主张抗金,正直敢言,曾因此屡遭贬谪,晚年辞官归隐,过着闲居生活,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以及反映民间疾苦和抒发个人情怀,具有深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译文
深深的庭院里空无一人,春日时光显得格外漫长,柳枝柔软无力,随风摇曳,杏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美好的睡眠常常被黄莺的啼叫声唤醒,而淡淡的忧愁却要在酒意消退时才肯散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一个宁静而略带愁绪的场景,前两句通过“深院无人”和“春日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长的氛围,再通过“柳丝无力”和“杏花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后两句则通过“美睡”与“莺唤起”、“清愁”与“酒阑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愁绪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庭院中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聊,后两句则通过“美睡”与“莺唤起”、“清愁”与“酒阑回”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愁绪的排遣,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辞官归隐之后,在闲居生活中,他得以远离官场纷扰,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尽管生活宁静,但内心的愁绪却难以完全消散,这首诗正是诗人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春日庭院中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愁绪的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