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明 · 高启
白云生处一茅堂,
住此山深绝世芳。
门外野风开白莲,
石边秋露滴苍松。
闲来无事学仙术,
坐看孤云白日长。
明朝却有欣然处,
写得黄庭又几行。
作者简介
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于元末乱世,早年曾隐居青丘,以教书自给,明初受朱元璋召见,授翰林编修,修《元史》,后因故被朱元璋猜忌,下狱后被腰斩,年仅三十八岁,高启才华横溢,诗文兼擅,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
译文
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一座简陋的茅屋,
我居住在这深山之中,远离尘世的芬芳。
门外野风吹开了洁白的莲花,
石边秋露滴落在苍翠的松树之上。
闲暇之时我学习仙家的法术,
静坐观看孤云悠悠,白日漫长。
到了明天,我心中又有欢喜之处,
那便是又能书写几行《黄庭经》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高启在山居生活中的宁静与闲适,首联点明居住环境,白云缭绕的茅堂,远离尘嚣,颔联通过“野风开白莲”、“秋露滴苍松”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清幽与美好,颈联写诗人闲来无事学习仙术,静坐观云,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心境,尾联则以“明朝却有欣然处,写得黄庭又几行”作结,表达了诗人对书写《黄庭经》这一精神寄托的喜爱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居生活的宁静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学仙术”、“看孤云”等动作,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尾联的“写得黄庭又几行”更是点睛之笔,既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也暗示了其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满足,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高启的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选择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纷扰与喧嚣,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也通过书写《黄庭经》这一行为,寄托了自己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满足,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变化,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与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