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逃鼍作鲸吞地,幸保诗狂酒病身。出自哪首诗?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避地寒食

唐·韩偓

往年曾在洛桥边,

醉卧欹斜枕酒船。

偶逃鼍作鲸吞地,

幸保诗狂酒病身。

废苑杏花在,

行人愁到时。

柳丝牵水带,

山翠拂人衣。

日暮田家少,

寒烟远树微。

谁怜憔悴客,

独坐此芳菲。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韩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自幼聪颖,文思敏捷,十岁时即能文,龙纪元年(889年)擢进士第,历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天祐初,以兵部侍郎奉诏赴蜀依王建,仕至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平章事,后辞官隐居福建漳浦,韩偓是“花间派”首要词人韩滉的后代,被尊为“香奁体”鼻祖,其诗多写艳情,风格秾丽,有《韩内翰别集》《香奁集》《玉山樵人集》等传世。

译文

往年曾在洛桥边醉卧,斜倚在酒船上。

偶然逃离了那如鼍(鳄鱼)被鲸吞般危险的地方,

幸运地保全了我这热爱诗歌与酒病的身体。

废弃的园林中杏花仍在开放,

行人到此无不心生愁绪。

柳丝轻拂水面,带着涟漪,

山间的翠绿仿佛能拂去人的衣裳上的尘埃。

傍晚时分,田家里人烟稀少,

远处的树木笼罩在寒烟之中,模糊不清。

又有谁来怜惜我这憔悴的旅人呢?

独自坐在这芬芳的花草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寒食节期间的避地经历,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首联回忆往昔在洛桥边的醉卧生活,颔联则通过“偶逃鼍作鲸吞地”的惊险经历,与“幸保诗狂酒病身”的庆幸心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诗歌与酒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珍视,颈联和尾联则描绘了避地之处的荒凉景象和诗人的孤独心境。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首联和颔联的对比,既突出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又表达了对当前处境的庆幸与无奈,颈联的景物描写,既描绘了避地之处的荒凉,又通过“柳丝牵水带,山翠拂人衣”的细腻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对诗人心灵的抚慰,尾联则以“谁怜憔悴客,独坐此芳菲”的孤独心境收尾,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韩偓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对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感受,在避地寒食期间,他回顾自己的过往生活,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通过描绘避地之处的荒凉景象和个人的孤独心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也流露出对诗歌与酒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