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自怕沾京洛尘,固应不吐相君茵。出自哪首诗?

小星1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唐·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杮,前朝神庙锁烟煤。

本自怕沾京洛尘,固应不吐相君茵。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译文

(整首诗译文较长,以下为关键句译文)

本自怕沾京洛尘,固应不吐相君茵:我本来就怕沾染上京城洛阳的世俗尘埃,所以坚决不会把口水吐在宰相的车垫上。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京洛尘”比喻世俗的污垢,“相君茵”则是指宰相的车垫,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明了自己不愿为了权势和地位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尊严。

赏析

这两句诗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名句,以其深刻的寓意和高尚的情操而广受赞誉,诗人通过“怕沾京洛尘”和“不吐相君茵”两个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世俗污垢的厌恶和对高尚品格的坚守,这种坚守不仅体现在对权力和地位的淡泊上,更体现在对人格尊严的维护上,诗人以坚定的态度表明了自己不愿为了权势和地位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尊严,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和不满,他通过咏史的方式,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评论,表达了自己对权力和地位的淡泊以及对高尚品格的坚守,这种坚守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维护,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反思。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里只详细解析了关键句“本自怕沾京洛尘,固应不吐相君茵”,但整首诗在结构和主题上都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构成了李商隐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