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歌子·游赏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人生如梦,幽梦觉时还自笑。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照。
阆州城北看蚕丛,倚杖听鸣蛩。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凤栖桐。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实际苏轼并未写过完全与此相同的诗句,但风格与苏轼的诗词相近。)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不羁,善用夸张隐喻,独具风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蜀地的旅人来到江南,时常怀念起吴地的山川之美,人生仿佛一场幽梦,醒来时还忍不住自我嘲笑,大雁南归之时,月光洒满了西楼,在阆州城北眺望蚕丛山,拄着拐杖聆听秋虫的鸣叫,清晨的露水在流淌,新长出的梧桐树正吸引着凤凰栖息,世事如同一场大梦,人生又能经历几个秋天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蜀客游赏江南、回忆吴山、感叹人生如梦等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幽梦觉时还自笑”一句,展现了作者面对人生如梦的豁达态度;“阆州城北看蚕丛”则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寄托了作者的无限感慨。
赏析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作者通过“蜀客到江南”的叙述,引出了对吴山的怀念,进而展开对人生的思考,诗中“人生如梦”的感慨,既是对过往岁月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诗中的“幽梦觉时还自笑”和“世事一场大梦”等句,也展现了作者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与乐观。
创作背景
此诗为模拟创作,但可借鉴苏轼的生平经历进行解读,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在贬谪期间,他游历了各地山水,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本诗中的“蜀客到江南”和“阆州城北看蚕丛”等句,或许正是苏轼在贬谪期间游历各地的真实写照,而诗中对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苏轼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之际的内心世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他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