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流年
唐·李中
黄尘颜鬓无人识,青史功名与愿违。
独倚危楼听夜雨,几回魂梦到家归。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的一生仕途不顺,多漂泊流离,作品多抒发个人感慨与对时局的忧虑,风格清丽婉约,情感真挚深沉,虽然他的诗作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传播,但后世对其评价颇高,认为其诗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黄沙漫天,岁月在我的容颜和鬓发上留下了痕迹,却无人能够识得我心中的苦楚;青史上记载的功名,往往与个人的愿望背道而驰,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楼阁上,听着夜雨淅沥,多少次在梦中回到那遥远的家乡。
释义
“黄尘颜鬓无人识”描绘了诗人因长期漂泊、历经沧桑而容颜衰老,却无人理解其内心的孤独与苦闷;“青史功名与愿违”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与现实中的挫败感,青史留名往往并非个人所能掌控,而是与时代的变迁、命运的安排紧密相连,后两句通过“独倚危楼听夜雨”和“几回魂梦到家归”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感慨,前两句通过对比“黄尘颜鬓”与“青史功名”,揭示了个人努力与时代变迁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诗人独倚危楼、听雨思乡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感伤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仕途不顺、漂泊流离的时期,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诗人不禁感慨人生无常、命运多舛,他通过描绘自己的容颜衰老、无人识得、功名难就的境遇,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独倚危楼、听雨思乡的场景,寄托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遭遇与情感,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唐代晚期社会的风貌与诗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