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塞上曲》,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塞上曲
唐·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借问大将谁?霍嫖姚。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横笛闻夜声,慷慨动寒节。
风断黄龙戍,云孤白雁河。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黄金铸就决河塞,俘献颉利长安宫。
旌旆扫尘埃,匈奴遁逃远。
凯歌何日还,皇恩徒自矜。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意境奇妙,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李白的诗作广泛涉及山水、酒仙、人生哲理、历史题材等,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针对“黄金铸就决河塞,俘献颉利长安宫”两句)
用黄金铸就的堤坝堵塞了决口的黄河,俘虏了颉利可汗并把他献到了长安宫中。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唐朝军队在战胜外敌后的辉煌战果,黄金铸就的堤坝象征着坚固的防御和胜利的果实,而俘献颉利可汗则代表了军事上的巨大成功和对敌人的彻底征服。
赏析:
这两句诗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唐朝军队的英勇和胜利,黄金铸就的堤坝不仅体现了工程的艰巨和宏伟,也象征着唐朝国力的强盛和军事力量的坚不可摧,而俘献颉利可汗则是对唐朝军队战功的直接描述,展现了其在对抗外敌时的英勇和决心,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唐朝军队的辉煌战果和诗人的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朝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当时唐朝与周边民族的军事冲突和战争胜利,唐朝时期,中国国力强盛,军事力量雄厚,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和冲突也频繁发生,李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唐朝军队英勇善战、保卫国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黄金铸就决河塞,俘献颉利长安宫”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并不处于连续的位置,但它们仍然能够独立地传达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整首诗通过多个场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共同构成了李白对唐朝军队和国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