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楚汉何足道,真觉万古无英雄。全诗是什么?

生辉12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古

朝代:明代

作者:杨慎

向来楚汉何足道,真觉万古无英雄。

江山如画徒留恨,风雨如磐更断魂。

战骨枯朽黄沙里,野心消磨绿水东。

千秋万代兴亡事,都付渔樵笑谈中。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杨慎为明代著名文学家,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杨慎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他因“大礼议”事件被贬谪云南,终身未得赦免,却因此得以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创作出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杨慎的诗文、词曲、杂剧、散曲等均有很高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历来楚汉相争的历史又算得了什么,真正让人觉得万古以来都没有真正的英雄,那如画的山河只留下无尽的遗憾,风雨如磐更让人断魂,战士的尸骨在黄沙中枯朽,野心也在绿水东流中消磨殆尽,千秋万代的兴亡更替,都化作了渔樵之间的笑谈。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诗人认为,尽管楚汉相争是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事迹,但在他看来,这些所谓的英雄并不值得称道,因为真正的英雄应该超越个人恩怨和野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这样的英雄在万古以来都未曾出现,留下的只是无尽的遗憾和断魂的悲伤,战士的牺牲和野心的消磨,都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千秋万代的兴亡更替,也只是渔樵之间的笑谈而已。

赏析

本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英雄的独到见解,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局限性和虚伪性,表达了对真正英雄的渴望和追求,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命运,营造出一种悲壮而苍凉的历史氛围,使读者在感受历史沧桑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设定)

本诗创作于杨慎被贬谪云南期间,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杨慎深入民间,了解了百姓的疾苦和社会的黑暗,他也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比楚汉相争和万古无英雄的历史现象,表达了对真正英雄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他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命运,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愤和无奈,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杨慎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对英雄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和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