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南园
唐·李建勋
小径春深独徘徊,
僧钵始知蓴菜老。
佛瓶初见杏花开,
却怜山色送潮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建勋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建勋,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致活动于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曾任官职,但具体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李建勋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尤其在描写园林、山水方面有较高造诣。
译文
在春意盎然的小径上独自徘徊,
从僧人的钵中才知蓴菜已经老去。
佛瓶旁初次见到杏花绽放,
却更怜爱那山色随着潮水涌来。
释义
小径春深独徘徊:诗人独自在春意深深的小路上徘徊,享受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僧钵始知蓴菜老:通过僧人的钵中,诗人发现蓴菜(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已经老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佛瓶初见杏花开:在佛瓶旁,诗人初次见到杏花开放,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却怜山色送潮来:诗人转而怜爱那随着潮水涌来的山色,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
赏析
这首诗以游南园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感慨,首句“小径春深独徘徊”奠定了全诗宁静、悠然的基调。“僧钵始知蓴菜老”一句,通过僧人的钵中蓴菜的老去,巧妙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使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跃然纸上,而“佛瓶初见杏花开”一句,则以杏花的绽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与上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末句“却怜山色送潮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史料记载不多,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李建勋在南园游玩时,有感而发所作,南园作为一处园林胜地,自然景色优美,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诗人在游玩过程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触发了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从而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