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州客少巴歌陋
唐·李商隐
边州客少巴歌陋,谁与愁城略解围?
独坐孤城思往事,更闻羌笛落梅花。
寒云黯黯迷远道,野水潺潺入翠微。
欲问天涯芳草意,何时重见故人归。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仕途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在这偏远的边州,客人稀少,巴地的歌声粗鄙简陋,谁能为我这愁苦的心城稍微解围呢?我独自坐在孤城之中,思绪万千,回忆起往事,又听到远处传来的羌笛声,如同梅花飘落般凄清,寒冷的云朵遮蔽了远方的道路,使人心生迷茫,野外的溪水潺潺流入青翠的山峦,我想要问问这天边的芳草,何时才能再次见到故人归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州的荒凉景象和诗人的孤独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边州客少巴歌陋”一句,既点明了地点和环境的艰苦,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愁苦。“谁与愁城略解围”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的愁苦,为他解围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边州的荒凉景象和诗人的孤独心境,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独坐孤城思往事”一句,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更闻羌笛落梅花”一句,则以羌笛的凄清之声和梅花的飘落之景,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愁苦心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被贬至偏远地区之时,面对边州的荒凉景象和自身的孤独处境,诗人不禁心生愁苦和思念之情,他通过描绘边州的荒凉景象和自身的孤独心境,表达了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仕途的坎坷,以及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