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官身空自闵,途穷世事巧相违。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岁晚官身空自闵,途穷世事巧相违。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译文

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己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我本就无才难怪被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岁末迟暮我身空自悲戚,人生穷途世事总是相违。

释义

这首诗是孟浩然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描述自身大而无当,怨悱之情溢于言表;尾联写岁暮感怀,以自怨自艾之语收束,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浑成,富有韵味。

赏析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描述自身大而无当,怨悱之情溢于言表;尾联写岁暮感怀,以自怨自艾之语收束,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浑成,富有韵味。

“北阙休上书”,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南山归敝庐”,则指向归隐之路,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以自谦反语出之,愤激之情极深。“白发”、“青阳”两句模写岁月无情,逼人衰老,伤悲之意更甚,末两句写自己暮年政治上无成就,思想上也极苦闷,勾画了诗人穷愁潦倒的生活情调。

创作背景

大约在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间”(《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虽然早有才华,但仕途一直坎坷不顺,这首诗便是他归隐之作,借以抒发仕途失意、潦倒伤悲的抑郁心情。

孟浩然一生未得志,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到长安谋求官职,想献诗给张九龄,以希望得到提拔,但张九龄这时却奉诏命出巡荆州,孟浩然未能如愿,他在长安滞留了一段时间,“而文人相轻,焉能免乎累日,遂有间者,因谓浩然曰:‘卿不求仕,而俟以举乎?文成,当奏之。’浩然自谓才不如己,遂寝而不献。”(《旧唐书·文苑传》)于是满怀愤激之情创作了这首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