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羡喧呼楼上客,隔帘红烛醉更深。的释义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踏莎行·春暮

宋·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却羡喧呼楼上客,隔帘红烛醉更深。

作者及朝代

作者: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成安二县,累迁至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1017年)任宰相,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贬谪,乾兴元年(1022年)复职,不久病逝于雷州,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莱公集》传世。

作者简介

寇准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诗人,以其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而著称,在政治上,他多次担任要职,对北宋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在文学上,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情感真挚,尤其擅长七绝,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译文

春色将尽,黄莺的啼声日渐老去,红花落尽,青梅也已小巧,画堂里寂静无声,细雨蒙蒙,屏风半掩,余香袅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镜上积满了灰尘,懒得去照,独自倚楼无语,想要销魂,却羡慕楼上那些喧呼的客人,隔着帘子,红烛高照,醉意更深。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春末时节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离愁,上片写春色将尽,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巧,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下片则通过画堂人静、屏山半掩、余香袅袅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词人内心的孤寂,词人通过对比自己与楼上喧呼的客人,表达了对自由、欢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时节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巧妙地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离愁,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使得画面感极强,情感真挚动人,词人通过对比自己与楼上喧呼的客人,表达了对自由、欢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寇准被贬谪期间,寇准在政治上多次遭遇挫折,被贬至偏远地区,在贬谪期间,他深感孤独与无奈,对自由、欢乐生活的向往也愈发强烈,这首词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春末时节的景象和对比自己与楼上喧呼的客人,表达了他对自由、欢乐生活的渴望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这首词也反映了寇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自我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