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胜去年穷巷底,卧闻砧杵念秋衣。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思

唐·杜甫

砧杵声繁灯影稀,寒塘欲晓露华微。

愁多知夜永,病久觉秋悲。

犹胜去年穷巷底,卧闻砧杵念秋衣。

作者及朝代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人民疾苦,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艺术技巧也达到很高成就,杜甫一生坎坷,其作品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译文

砧杵声繁密,灯影稀疏,寒塘边天快要亮了,露水微微泛起,忧愁多知道夜晚漫长,病久了觉得秋天更加悲凉,但比起去年穷困潦倒时住在破巷里的日子,现在还能躺着听到砧杵声,心里还惦记着秋天的衣服,已经算是好多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甫在秋日夜晚的思绪,前两句通过砧杵声、灯影、寒塘和露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穷困生活的回忆,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慨,虽然仍有忧愁和病痛,但相比去年已经有所改善。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杜甫内心的复杂情感,砧杵声作为秋天的象征,不仅勾起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让他想起了自己过去的艰难岁月,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过去的痛苦,而是以一种相对乐观的态度来看待当前的处境,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他生活困顿,疾病缠身,但仍然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杜甫的诗歌中,这种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积极态度是贯穿始终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