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北窗高卧
宋·苏轼
北窗最与懒相宜,世上纷纷了不知。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北窗是最适合慵懒闲卧的地方,世间纷纷扰扰的事情一概不知,从午睡中醒来后,我独自悠然地笑着,耳边传来几声渔笛在沧浪江上的回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轼在北窗下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享受着宁静与闲适,对世间的纷扰毫不在意,通过“懒相宜”和“纷纷了不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苏轼独特的闲适生活哲学,首句“北窗最与懒相宜”直接点题,突出了北窗的舒适与诗人的慵懒;次句“世上纷纷了不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摒弃与超脱,后两句“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闲适与超脱的氛围,诗人从午睡中醒来,独自悠然地笑着,耳边传来渔笛的悠扬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表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情况下,苏轼选择了以诗酒自娱、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北窗下的闲适生活,苏轼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