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避地寒食
宋·梅尧臣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榆钱飘御柳,葵影拂邻扉。
豪气人言苦不除,固应屏迹向江湖。
扁舟载酒寻芳草,日暮归来兴有余。
作者及朝代
作者:梅尧臣(1002年-1060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寒食节这一天,我行走在江边的村庄小路上,春风中花瓣随风高低飞舞,榆树的种子像钱币一样飘落在御柳之间,葵菜的影子轻轻拂过邻居的柴扉,人们都说我的豪情壮志难以消除,或许我应该远离尘嚣,隐居到江湖之中,我乘着小船,带着美酒去寻找那无边的芳草,直到日暮归来,心中依然充满了无尽的兴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诗中“豪气人言苦不除,固应屏迹向江湖”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俗压力时,选择隐居江湖、追求心灵自由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以“豪气人言苦不除”自况,展现了自己面对世俗非议时的坚韧与不屈,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后两句“扁舟载酒寻芳草,日暮归来兴有余”则通过具体的行动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享受自然的生活态度,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梅尧臣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时,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偏见,诗人感到身心疲惫,于是产生了隐居江湖、远离尘嚣的念头,寒食节作为传统节日,往往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诗人借此机会,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