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唐代
作者:皎然
檐浅时时闻霣箨,池清一一见潜鳞。
风前月下花前醉,水石松风处处身。
野客闲来无别事,白云青嶂是知音。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人有交往,诗名颇盛,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佛理禅趣,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僧中的佼佼者。
译文
屋檐低浅,时常能听到竹叶被风吹落的声音;池塘清澈,可以一一看见水下游动的鱼儿,在风前月下、花前醉卧,享受着水石松风环绕的清幽生活,山野间的闲客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只有白云和青翠的山峰才是他的知音。
释义
檐浅时时闻霣箨:屋檐低矮,竹叶被风吹落的声音时常可以听到,霣箨,指落下的竹叶。
池清一一见潜鳞:池塘清澈透明,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游动的鱼儿,潜鳞,指潜藏在水中的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首联“檐浅时时闻霣箨,池清一一见潜鳞”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居环境的自然之美,既有视觉上的清澈,又有听觉上的灵动,颔联“风前月下花前醉,水石松风处处身”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既有酒醉花前的惬意,又有水石松风相伴的清幽,颈联“野客闲来无别事,白云青嶂是知音”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以自然为友的高洁情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诗情。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他的诗歌多反映其山居生活和佛理禅趣,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面对清幽的自然环境,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也体现了诗人作为一位诗僧的高洁情怀和禅意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