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海燕分泥处,日永吴蚕上簇时。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蚕妇吟

宋·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

玉人歌舞未曾归。

风和海燕分泥处,

日永吴蚕上簇时。

倚门昼永人无语,

却向蔷薇花下啼。

(注:您提供的“风和海燕分泥处,日永吴蚕上簇时”为诗中两句,以下为整首诗及解析,以符合您的要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谢枋得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谢枋得(1226年—1289年),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文学家、抗元志士、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元斗争,曾组织乡兵抗元,失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朝强迫北上大都(今北京),绝食而死,谢枋得诗文俱佳,有《叠山集》传世。

译文

四更天时子规鸟啼声穿透夜空,

蚕妇起身查看蚕宝宝是否饥饿,担心桑叶不够。

她不相信那楼头杨柳依依、月光皎洁的夜晚,

那些富贵人家中的女子还在歌舞,未曾归来照顾蚕儿。

春风和煦,海燕在筑巢分泥,

夏日漫长,吴地的蚕儿已到了上簇作茧的时候。

蚕妇白天倚门而立,默默无语,

最终只能在蔷薇花下低声哭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蚕妇的辛劳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诗中“子规啼彻四更时”表现了蚕妇的早起辛劳,“起视蚕稠怕叶稀”则直接表达了蚕妇对蚕宝宝生长的担忧,后两句“风和海燕分泥处,日永吴蚕上簇时”以自然景象映衬蚕妇的忙碌与孤独,而“倚门昼永人无语,却向蔷薇花下啼”则深刻揭示了蚕妇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蚕妇的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比富贵人家的歌舞升平与蚕妇的辛勤劳作,强烈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与批判,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蚕妇的艰辛与无奈。

创作背景

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谢枋得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深感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疾苦,因此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蚕妇吟》便是其中之一,它通过对蚕妇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