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畴幸可期中熟,又报残蝗接翅飞。出自哪首诗?

风云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田家收获

唐·韦应物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耕畴幸可期中熟,又报残蝗接翅飞。

惆怅田舍间,愁思何所依。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田园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淡雅,自然流畅,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自然、淡泊的境界,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译文

农家没有几天空闲,耕种从此开始,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和菜园也整理得井井有条,他们每天都很晚才回家,还要到西边涧水里饮牛,饥饿劳累也不觉得辛苦,看到雨水滋润禾苗就满心欢喜,粮仓里没有隔夜粮,官府的劳役却还没完没了,看到这些,我为自己不耕而食感到惭愧,白白领取俸禄从乡里迁出,本来期望着田地能有个好收成,却又传来蝗虫成灾的消息,惆怅地看着田舍间,愁思无处寄托。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家耕种、收获的场景,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官府劳役的繁重,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特别是“耕畴幸可期中熟,又报残蝗接翅飞”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收成无望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和无奈,诗人通过描写农民从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展现了他们勤劳、坚韧的品质,诗人也通过对比自己的不耕而食和农民的辛勤劳动,表达了自己的惭愧和反思,特别是“耕畴幸可期中熟,又报残蝗接翅飞”两句,更是将农民对收成的期望和现实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任地方官期间,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生活后所写,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官府劳役繁重,农民生活困苦,韦应物在亲眼目睹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后,深感同情和忧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体现了韦应物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