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勉谕儿辈》
朝代:清
作者:周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
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又曰:“不为休官须惜费,从来简俭作家风。”
莫侈莫奢,莫淫莫娼,生来死去,人所同然。
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作者简介
周怡,字顺之,号讷溪,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曾任顺德知县、吏部文选司员外郎等职,因不畏权贵,忤逆严嵩而遭贬谪,后起为衢州府同知,擢四川按察使,终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周怡一生为官清廉,正直敢言,深受百姓爱戴,其著作颇丰,但多散佚,今存《讷溪奏议》等。
译文
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但从奢侈到节俭却很困难,对于饮食和衣服,如果想到它们来得不容易,就不敢轻易地花费钱财,一顿酒肉,可以用来置办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图个吃好穿好?经常在拥有的时候想到没有的时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去回想拥有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能常常享受到温饱了。
又说:“不因为辞官回家就需要节省开支,自古以来节俭就是持家的传统。”不要奢侈,不要浪费,不要放荡,不要嫖娼,生老病死,这是人所共有的,奢侈就会妄取苟求,志气卑下;一旦节俭,就不会对人有所要求,对自己也不会感到惭愧,这样就可以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了。
释义
这首诗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指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告诫人们要珍惜财物,不要奢侈浪费,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节俭持家的赞赏和推崇。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道理深刻,通过对比和举例的方式,生动地阐述了节俭的重要性,作者以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衣服为例,说明了节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作者也强调了节俭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积极作用,认为节俭可以培养人的浩然正气,使人无愧于己,无求于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周怡为了勉励自己的儿辈而创作的,在封建社会中,官员们往往因为贪污腐败而身败名裂,周怡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来教育自己的后代,让他们明白节俭的重要性,避免走上贪污腐败的道路,这首诗也反映了周怡作为一位清廉官员的崇高品德和对于家族未来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