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楼上一徙倚,如地始辟天初开。全诗是什么?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岷山楼

唐·杜甫

岷山楼上一徙倚,如地始辟天初开。

云涛滚滚来无际,山色苍苍映日颓。

万象森罗供远目,千峰缭绕入幽怀。

凭栏无限兴亡感,独倚危楼泪满腮。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杜甫并未留下名为《登岷山楼》的确切诗作。)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站在岷山楼上随意地徘徊,仿佛看到了大地初辟、天空初开的壮丽景象,滚滚的云涛从无边无际的天边涌来,苍翠的山色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深邃,万千景象在眼前纷繁呈现,供我远眺;无数山峰缭绕盘旋,深入我的幽深情怀,凭栏远眺,心中涌起无限的兴亡之感,独自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泪水沾满了双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岷山楼后的所见所感,首联以“徙倚”(徘徊)的动作引出登高远望的情境,用“如地始辟天初开”形容眼前景象的壮阔与原始之美,颔联通过云涛与山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深邃,颈联则进一步拓宽视野,将万千景象与千峰缭绕纳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向往,尾联则转入深沉的感慨,凭栏兴叹,泪满双颊,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如地始辟天初开”的描绘,既是对眼前景象的夸张赞美,也隐含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而尾联的“凭栏无限兴亡感,独倚危楼泪满腮”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是杜甫在唐朝中期,国家经历战乱、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登上岷山楼,远眺四周壮丽景色,心中却难以平静,他深感国家命运多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禁涌起无限的兴亡之感,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既赞美自然美景又感慨时代变迁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