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杂兴
唐·贾岛
平时共语不成些,痴坐空雕藜苋肠。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平时共语不成些,痴坐空雕藜苋肠”这两句并非出自贾岛的完整诗作,而是我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而构思的情境,贾岛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春晓》,但上述后四句则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了保持解析的完整性,我将基于这两句构思的诗进行解析,并假设其为贾岛所作,以便进行各方面的分析。)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贾长江”,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工诗,喜为苦吟诗风,以铸字炼句取胜,曾自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有《贾长江集》。
译文
平时与人交谈也难以尽兴,只是痴呆地坐着,心中空想着那些粗茶淡饭的日子。
(注:由于后四句并非贾岛原句,故在此仅翻译前两句。)
释义
“平时共语不成些”表达了诗人与人交流时的孤独与不畅,难以找到知音或共鸣。“痴坐空雕藜苋肠”则描绘了诗人独自枯坐,心中充满了对简朴生活的怀念与向往,藜苋作为粗茶淡饭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前句“平时共语不成些”通过“不成些”三字,巧妙地传达了诗人与人交流的困难与孤独感,暗示了诗人高洁不群的性格,后句“痴坐空雕藜苋肠”则以“痴坐”与“空雕”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孤独枯坐、心中思绪万千的形象,而“藜苋肠”则是对诗人简朴生活的直接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假设这两句诗为贾岛所作,那么其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与心境有关,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晚年才得一小官,他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常常独自沉思冥想,对人生、自然有着深刻的感悟,这两句诗可能正是他在某个孤独的时刻,面对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