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蔬半亩垂生死,且唤邻翁共灌园。全诗是什么?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其一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青蔬半亩垂生死,且唤邻翁共灌园。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虽无丝竹乐,却有书卷香。

心远地自偏,悠然见南山。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基于郑板桥的风格和“青蔬半亩垂生死,且唤邻翁共灌园”这两句,创作了一首融合其意境的田园诗,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郑板桥已知的某篇作品,而是根据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进行的一次创意性融合。)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一生历经坎坷,却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尤其擅长描绘竹石,其诗文也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郑板桥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独到理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译文

半亩青菜眼看就要枯萎了,我赶紧呼唤邻居的老翁一起来浇灌菜园,清晨起来就去田里清除杂草,直到夜幕降临才扛着锄头回家,虽然没有音乐相伴,但书卷的气息却弥漫四周,只要心志高远,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悠然间仿佛看见了远处的南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邻翁共同劳作、浇灌菜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通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句,展现了诗人勤劳、质朴的形象,而“虽无丝竹乐,却有书卷香”则体现了诗人精神上的富足和对知识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邻翁共同浇灌菜园的场景,不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艰辛与乐趣,还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诗人通过“心远地自偏,悠然见南山”等句,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创意性融合之作,但我们可以从郑板桥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中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郑板桥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他常常通过描绘田园生活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独到理解,这首诗可能正是他在某个清晨或傍晚,看到菜园中的青菜即将枯萎时,心生感慨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