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游
唐·白居易
饱见少年轻宿士,可怜随处强追欢。
老来情味减樊素,病后风姿失孟光。
各有各愁各不语,夜来月上小轩窗。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常常看到年轻人轻视那些年长的学者宿儒,真是可怜,他们到处勉强寻求欢乐,我年老之后,对情爱的兴趣已不如当年樊素那般热烈,病后更是风采不再,连孟光那样的贤妻之姿也失去了,我们各自有着各自的忧愁,却都不愿言说,夜晚来临,月光洒满了小屋的窗户。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首句“饱见少年轻宿士”揭示了年轻人对年长学者的轻视态度;次句“可怜随处强追欢”则透露出老年人为了寻求欢乐而不得不勉强自己的无奈,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自己年老病后的心境,以及面对忧愁时的沉默与孤独。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体验,诗人通过对比年轻人的轻狂与老年人的无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历经坎坷,晚年更是疾病缠身,生活孤寂,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