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艇晨波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新涨生波渔艇活,晨曦送暖客衣轻。
江头日暮斜阳尽,一片芦花伴月明。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描绘田园风光和民生疾苦,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译文
新涨的水面泛起层层波纹,渔艇在水中灵活地穿梭;清晨的阳光带来温暖,让旅人的衣裳也变得轻盈,到了傍晚,江边的夕阳渐渐西沉,一片芦花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到傍晚的江边景色,通过“新涨生波”和“晨曦送暖”两个细节,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生动与和谐,渔艇的活跃和客衣的轻盈,都体现了自然对人的温柔以待,而“江头日暮斜阳尽,一片芦花伴月明”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一天中的景色变化,从清晨的生机勃勃到傍晚的宁静祥和,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多样性和时间的流转,首句“新涨生波渔艇活”以“新涨”和“活”字生动描绘了水面的动态美,渔艇的穿梭更添一份生机,次句“晨曦送暖客衣轻”则通过“送暖”和“轻”字,传达了清晨阳光的温暖和舒适感,后两句则转向傍晚的景色,斜阳、芦花和月明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画面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郑板桥在游历或隐居期间,对江边景色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关注民生的诗人,郑板桥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也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清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这首诗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