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其四
朝代:清代
作者:李锴
草茂水长蛙群鸣,洼深路壤人断行。
云低树密鸟相失,风暖花红蝶自轻。
野老闲居无俗客,村童放牧有欢声。
桃源深处人难觅,独倚柴扉看落英。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工诗文,善书画,尤精篆刻,李锴一生未入仕途,以教书为业,晚年隐居乡间,以诗酒自娱,其作品多反映田园生活和自然之美,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草丛茂盛,水流悠长,蛙群在其中欢快地鸣叫;洼地深邃,道路泥泞,行人稀少几乎断绝,云彩低垂,树木茂密,鸟儿在其中难以分辨彼此;春风和煦,花朵红艳,蝴蝶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乡间的老者悠闲地居住在这里,没有俗客打扰;村里的孩童快乐地放牧,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在这桃源般的深处,人们难以寻觅其踪迹,我独自倚靠在柴门旁,静静地看着落花飘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生机与和谐,首联“草茂水长蛙群鸣,洼深路壤人断行”描绘了田园环境的幽静与自然的生机;颔联“云低树密鸟相失,风暖花红蝶自轻”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颈联“野老闲居无俗客,村童放牧有欢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欢乐;尾联“桃源深处人难觅,独倚柴扉看落英”则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与陶醉。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田园生活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陶醉,诗人通过描绘蛙鸣、鸟飞、蝶舞等自然景象,以及野老闲居、村童放牧等田园生活场景,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美好的氛围,诗人也借桃源之典,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锴晚年隐居乡间之时,他一生未入仕途,以教书为业,晚年更是隐居乡间,以诗酒自娱,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他深刻体会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也感受到了自然景色的魅力与和谐,他创作了一系列描绘田园生活和自然之美的诗歌,其中就包括这首《田园杂居·其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