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风雨叹
宋·陆游
风怒欲拔木,雨暴欲翻江。
天公赋与本来薄,一概扫空方少安。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狂风怒吼,似乎要将树木连根拔起;暴雨如注,仿佛要将江河掀起巨浪,上天赋予我们的安宁本就稀薄,只有将这狂风骤雨一扫而空,世间才能稍微安定下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狂风骤雨的猛烈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首句“风怒欲拔木,雨暴欲翻江”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风雨的肆虐;次句“天公赋与本来薄”则暗指世间安宁难得,是上天吝啬的赐予;末句“一概扫空方少安”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风雨过去,世间恢复平静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风雨为喻,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中“风怒”、“雨暴”等词语的运用,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猛烈,也隐喻了社会环境的险恶,而“天公赋与本来薄”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末句“一概扫空方少安”则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强烈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只有通过消除社会动荡的根源,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宁。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内外交困、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面对金国的威胁,多次求和妥协,导致国家领土不断丧失,民族尊严受到严重践踏,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深感忧虑和无奈,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忧国忧民之心,这首《风雨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